要了解光源的色溫問題,我們要從最基本的概念開始學習,首先我們要知道什么是光源,光學定義中可以自行發光的物體就被稱作光源。光源的種類繁多,形態千差萬別,人們一般將其區分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兩種。自然光源受自然氣候條件的限制,光色瞬息萬變,不易穩定,如最大的自然光源太陽。人造光源有各種電光源和熱輻射光源,如電燈光源等。
不同光源因為發光物質的不同所產生的光譜能量也是不同的,這就是為什么不同光源在色溫上有所差異,很多時候同一種光源在不同環境、不同的時間產生的光效應也是不同,這種一般在自然光源上體現比較多。就應為這種不可控制的可變因素,科學家們才研發不同色溫的標準照明光源,以此控制色溫檢測產品顏色,色差儀和標準光源箱就是典型的例子。
根據能量守恒定律:物體吸收的能量越多,加熱時讓輻射的本領愈大。黑色物體對光能具有較大的吸收能力。接下我們介紹一個新的概念就是黑體,假如一個物體能在任何溫度下全部吸收任何波長的輻射,那么這個物體就被稱為絕對黑體,其實現實生活中絕對黑體基本上是不存在。理論上來說絕對黑體的吸收本領是一切物體中最大的,加熱時它的輻射本領也是最強的。為了實現某些測量和檢測人們創造了人造黑體,人造黑體是用耐火金屬制成的具有小孔的空心容器。如圖所示,進入小孔的光,將在空腔內發生多次反射,每次反射都被容器內表面吸收一部分能量,直到全部能量被吸收為止,這種容器的小孔就是絕對黑體。
在光學知識中黑體輻射的發射本領只與溫度有關。所以色溫定義和黑體息息相關,嚴格來說,一個黑體若被加熱,其表面按單位面積輻射能量的大小極其分布完全決定于它的溫度。根據這個色溫被定義為當某一種光源的色度與某一溫度下的絕對黑體的色度相同時絕對黑體的溫度。所以色溫其實就是以溫度值的形式來表示光源顏色的特征。目前為止在人工光源中只有白熾燈燈絲通電加熱與黑體加熱情況相似。對白熾燈以外的其它人工光源的光色,其色度 不一定準確地與黑體加熱時的色度相同。基于這種原因用光源的色度與最相接近的黑體的色度的色溫來確定光源的色溫,這樣確定的色溫叫相對色溫。
在色差儀和標準光源箱中色溫的都是用“K”表示,絕對色溫等于攝氏溫度加273。像色差儀和標準光源箱使用的D65光源就是模擬日光色溫為6500K的光源,也就說黑體加熱到6500K時發出的光的顏色與正午的顏色相同。其它如白熾燈色溫約為2600K。下表出了一些常見的光源色溫。 色溫是光源的重要指標,一定的色光具有一定的相對能量分布:當黑體連續加熱,溫度不斷升高時,其相對光譜能量分布的峰值部位將向短波方向變化,所發的光帶有一定的顏色,其變化順序是紅-黃-白-藍。
光源 | 色溫(K) |
晴天室外光 | 13000 |
全陰天室外光 | 6500 |
白天直射日光 | 5550 |
45°斜射日光 | 4800 |
晝光色、熒光燈 | 6500 |
氙燈 | 5600 |
炭精燈 | 5500~6500 |